2020疫情沖擊下,營銷回歸“品牌建設”嗎?
發布時間:2020-04-06瀏覽次數:0
在過去的幾年中,營銷商業一直處在高速的迭代過程中。
2017年,消費經濟的關鍵詞是年輕化。隨著90后群體在消費社會地位的空前高漲,品牌開始圍繞著這些潛力股們包裝全新的品牌故事,大量售賣佛系生活、精致窮和喪文化的新消費品牌在這一年快速崛起,受此影響,大品牌也紛紛開始謀劃轉型。
2018年,營銷行業的關鍵詞就變成了短視頻。移動互聯網對用戶習慣潛移默化的影響在這一年完成了量變引發質變的轉換。圍繞著抖音、快手這兩大短視頻平臺,包括MCN機構、直播帶貨、網紅營銷在內的大量玩法開始快速發酵。
到了2019年,營銷行業的關鍵詞又變了。移動互聯網帶來的增量空間幾乎被開發殆盡,市場增速一再放緩,行業開始對于效果和增長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這一年的營銷行業,充斥著關于品效合一、全鏈路營銷以及數字化的討論。
2020年開年,在疫情的“黑天鵝”到來之前,很多人認為這會是對于營銷鏈路、場景和效果極致追求的一年。而事實上,新冠疫情打亂了所有人的預期。
而有一種聲音在此背景下凸顯出來,即:今年,營銷將回歸“品牌建設”。
從營銷商業媒體視角出發,我們通過采訪行業上下游的從業者們,嘗試探討并解答以下幾個問題:
1、疫情影響下,品牌營銷變得更加重要了嗎?
2、對于過去幾年大放異彩的數字營銷領域來說,疫情的沖擊會產生哪些影響?
3、廣告主在這一階段的營銷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有一種聲音:品牌營銷一定會是
疫情期間自救的重要方式
疫情打亂了許多品牌原本的營銷計劃:疫情爆發的時間節點,處在春節這一重要營銷節點上,“大多數品牌在春節這一時間節點上的營銷策略,都是以團聚、天倫之樂為主題的,而在疫情爆發之后,這些營銷邏輯就和時局完全站在了對立面上。”一位家電品牌總經理在接受Morketing采訪時指出,受到疫情影響,大多數品牌都被迫取消了原本的營銷計劃。而當營銷這件事情本身被徹底停滯的時候,如何追求效果這件事情就根本無從談起。
而在各大品牌無法正常發聲的情況下,品牌的價值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
當所有人開始搶購方便面做干糧的時候,貨架上最先被買光的永遠是康師傅和湯達人;更不用說如西貝莜面村這樣,通過公開發聲直接獲取了政府機構的重視和扶持,從而起死回生的品牌。
這樣的現象不由得讓人思考,2020的營銷關鍵會回歸“品牌建設”嗎?
毋庸置疑,在當下的特殊時期,一個擁有成熟品牌影響力的企業無疑能在疫情的生死大考中更好的存活,甚至對于這些成熟品牌而言,疫情更是一個展示企業社會責任感,樹立企業的社會價值的絕好時機。
在此前與多家品牌的直接溝通中,多位市場部門工作人員對Morketing直接表示,自家的品牌不但沒有縮減營銷預算的打算,反而會加大第一季度的預算投入力度。
“此次疫情對于中小企業的影響力是前所未有的。”對于中小企業主來說,他們正在面臨疫情沖擊下的資金流短缺、復工效率低下、供應鏈和物流停滯、擁堵等多重困境。從他們的立場來看,縮減品牌預算似乎是看起來非常合理的選擇。
但絕大多數受訪者都表示,企業應該對營銷手段的價值有更深刻的認知。在他們看來,疫情期間的品牌營銷不僅能夠幫助品牌擴大知名度,提升影響力,同樣也能將這一勢能的影響延續到疫情結束之后的反彈期。
阿里媽媽品牌產品架構師蘇亮指出,盡管疫情對生活和經濟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但其實也給很多品牌帶來了許多潛在的機遇點。
受到疫情的影響,從春節開始,大部分人群就被迫宅在家中,而疫情影響的持續擴大,也使得許多人正常的學習工作節奏被打亂。以在線教育、醫療保健、生鮮配送為代表的部分行業,成為了疫情之中的香餑餑。在蘇亮看來,對于這些行業的品牌來說,這一時期的營銷能夠有效的搶奪用戶的注意力,幫助消費者快速建立對品牌的認知。
而即使是對于在疫情期間受到較大影響的線下零售、餐飲、美妝、服飾等行業,這一時期的營銷同樣是不可忽視的自救途徑。對于這些行業來說,企業有機會在疫情期間建立起線上化、數字化的渠道。比如最近受到媒體廣泛報道的林清軒,就是一個化妝品行業利用好淘寶直播等線上營銷渠道減少對線下依賴,在特殊時期在線上重煥新生的代表。對于這些在疫情中受到較大影響的企業,疫情期間的營銷是他們建立“免疫力”的重要手段。
很多采訪者在采訪時則著重強調了營銷對于未來的價值。受訪者指出,疫情期間的品牌營銷,未嘗不是一次對于未來的投資。從過去非典的經驗來看,在疫情結束后,國內勢必進入一段時間的高速反彈期。對于企業而言,等到反彈期真正到來時,再去策劃營銷未免有些太遲了。疫情后紅利期的爭奪實際上在如今就已經打響了。即使是在疫情期間,品牌也應當保持對于營銷的持續關注。
END
━━━━